本港最新一份《财政预算案》中提到,政府将于未来五年支持逾三十个文化知识产权(IP)项目,增加文化IP产品的传播力和商业价值。事实上,自从去年中央政府送赠香港两只大熊猫,发展“IP经济”的讨论便开始涌现,期望藉此振奋疲弱经济,带动消费和人潮。
活动策划行业作为IP商业化的重要载体,能够向广大受众推广IP产品魅力之余,亦可反向于活动中添加IP元素,借助其人气产生协同效应,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带动销售。
今年初,台湾高雄举行的灯会活动“高雄冬日游乐园”便与日本人气IP Chiikawa合作,在户外展示相关IP造型之大型充气装置和主题灯光展,配合游乐园、美食市集及水上活动等适合各年龄层的活动,吸引逾320万人次参观。
活动策划与IP跨界合作,将能借助IP原本人气制造话题并提升触及率。笔克最近为美国州立农业保险公司激活其“Batman vs Bateman”活动,邀请知名直播主Kai Cenat与观众直播互动玩游戏,并以抽奖和蝙蝠侠周边礼物作招徕,鼓励他们透过专属网站登记成为用户,以一系列互动元素作铺垫,最后首播公开一部联乘蝙蝠侠IP以及演员Jason Bateman,以保险为主题的幽默影片,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。项目最终吸引逾2万名用户登记,社交媒体总触及率达1.24亿人次。
热门IP的魅力和知名度固然有助吸纳受众,但要将IP本身影响力转化为提升品牌形象驱动力,活动策划方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跨界资源整合等能力,并活用创意打造IP与品牌高度契合、具话题性的活动,才能增加受众对品牌的归属感,从而转化为销售额。